9月15日,合肥三洋发布公告称,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合肥三洋与惠而浦中国的整合事项。这标志着合肥三洋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。时隔一个半月,近日,合肥荣事达三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友华接受新华网等媒体专访,首次披露了双方合作的背景,如何发挥各自互补优势,如何进行多品牌的差异化定位、市场渠道资源分配,以及完成整合后如何开启新的增长空间。
金友华表示,从全球范围来看,惠而浦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,在技术、管理等方面值得中国企业学习。而合肥三洋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基因,在产品制造、本土化运作和渠道资源等方面优势显著,双方的合作是强强联合。他指出,公司将以产品差异化为核心做好多品牌管理,启动合肥三洋新一轮的快速发展,四季度公司的增速或将明显加快。
“估计我的责任将来更大,压力也更大,但是也更有信心。”金友华说。
要用世界的惠而浦看世界、看中国
当前,业界有一种声音认为,惠而浦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不高,与合肥三洋整合后也未必能见起色。
对此金友华指出,不能用中国的惠而浦来看世界的惠而浦,而应该用世界的惠而浦来看世界、来看中国才行。他认为,当前惠而浦还是世界白电行业里非常优秀的企业,无论是惠而浦的技术、传承、历史,以及对品质的追求,都可以印证惠而浦是全球白电行业的领导品牌。
“惠而浦在国际上是一流的,在局部地区,像在北美、南美都是第一,收购意黛喜后在欧洲它是第二了。在亚洲市场,它只是没有了解亚洲的文化,产品不适应亚洲的这种需求,对文化的理解不够,并不是说惠而浦本身不好。”金友华说。
前段时间,在对惠而浦全球业务机构参观了解后,金友华颇有感触。他认为,中国家电企业与惠而浦等外资品牌相比,在技术、设计、管理等方面尚且存在较大差距。惠而浦身上有几点优势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:
一是在管理、技术、程序这些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知识产权模式,而中国企业正是缺乏这种长远的战略思维和行之有效的机制。二是惠而浦的产品、技术趋势总是领先世界,比如很早就在研究家电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,只要消费需求到来,就能很快的投入开发、引领市场。三是以财务为核心进行整个体系的管理,财务分析非常精准、到位,对旗下每一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、利润都分析得非常清楚。
“大家可以到惠而浦去看,惠而浦确实在工业设计、质量,包括很多技术水平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家电企业。”金友华对在场记者说。
对整合有信心 未来增速或将加快
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企业,合肥三洋近些年的创新发展业界有目共睹。合肥三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特优势。
金友华介绍说,合肥三洋具有国际化品牌技术的积累和国际化品质的基因,其产品技术始终代表着国际化方向。其次,合肥三洋具有本土化的运作团队,适应中国文化、适合中国市场变化的思路,反应也非常快。另外,多年来,合肥三洋也形成了一整套的跟外资企业合作的经验,包括对产品开发、质量管理、市场营销、团队建设,以及内部相互约束机制基本上已经形成。从市场资源角度来说,合肥三洋的渠道网络、品牌、产品都具有竞争优势,这些正是惠而浦在中国所缺少的。
在与日本三洋合作期间,合肥三洋的国际化管理能力、团队建设以及技术支持获得长足进步。如今,惠而浦将代替日本三洋,成为推动合肥三洋持续走向国际化市场的新力量。
金友华指出,惠而浦基本上会把在中国的资源都整合到合肥三洋中来,把其打造成新的中国总部和惠而浦之外的第二个重要研发中心,成为惠而浦将来在世界上的一个重要增长引擎。此外,惠而浦的国际平台可以充分为合肥三洋所用,结合企业现有的制造能力、产能实力和成本优势,以及在惠而浦技术、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下,整合后的新公司将在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上再上台阶。
据悉,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后,将加快惠而浦全球资源向中国转移,比如电机、压缩机等全球零部件采购,成品订单采购等,这无疑会推动合肥三洋规模迅速扩大。
金友华告诉记者,对于未来整合的效果他非常有信心,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整合效果将显现,企业增速可能会加快。“我们干这个事情花了这么大的精力,花了这么多的资金,还是想把它干好”。他透露,所有的事情正按计划来推,“惠而浦比我们更积极”。
4月14日,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,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...
家电中国网: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,售后服务是如...
Copyright ©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:易势科技
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