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家电中国![登录] [免费注册] | 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

“三高”袭来家电企业不再“高富帅”

发表时间:2013-05-28      点击量:549      来源:
  随着生产成本日渐高企,销量不振导致库存积压,家电企业从前两年的“高富帅”一下子变成了“屌丝”,尤其是中小家电制造企业压力剧增。有业内人士甚至自嘲,“部分企业老板已经吃不好睡不好,轻则患上神经衰弱,重则‘走佬’轻生”。

    5月22日,由慧聪家电网、中国·慧聪家电城联合本报主办的大型访谈系列活动“走进企业”第二期话题锁定为“优化企业管理,预防企业‘三高’(高成本、高压力、高库存)”。珠三角地区中小家电企业代表奥太乐集团总经理江明霞、威多福电器总经理叶毅、乐邦生活电器营销总经理李永成、凯恩电子科技总经理马永红、格林格电器总经理何顺刚等出席本期访谈,就“三高”问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。

    企业感受:

    高成本经营下的压力之痛

    江明霞:企业高成本主要来自企业人力资源成本、成本管理成本,以及产品线不断调整造成的高库存压力。

    现在尤其头疼和倍感压力的是员工流失。许多企业老板都在倡导利益共享或者实行企业结构股份制,以留住人才。问题是,中下层员工培养出来后或者将他们提拔起来后流失会非常大。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普通员工,都能在其他工厂做到主管级别,让人有一种充当了“黄埔军校”的无奈。

    何顺刚:我也有同感,尤其是现在一线员工开始慢慢趋向90后。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形容90后:“删除60后,剪切70后,覆盖80后,我是90后”。他们崇尚个性,却导致企业用工极不稳定,一线工人流动很大。

    现在市场竞争环境激烈,企业如只卖单一产品很难立足,要求必须形成琳琅满目的产品系列。这就要求企业产品既要有便宜的,也要有最好的,还要有自己最核心的,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库存压力。这种高压力在珠三角这样的发达区域更加明显。我们企业是从四川迁厂到中山的,5年前厂房房租还是8元一平方米,现在差不多15元了。

    叶毅: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个问题,这是困难中的困难。此外小家电行业还存在特殊性,生产淡季和旺季界别明显,旺季来不及出货,淡季却高库存积压。

    李永成:电子商务兴起后,生活电器品类现在比过去更艰难,特别是在去年和今年。凡是没有及时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家电企业,销售额都在快速下滑,这种下滑份额不是个位数计的,而是百分之十、百分之二十甚至三十以上。

    团购正在成为新趋势,淘宝或阿里巴巴的团购产品在不断增多。一个110元的电器,一个“聚划算”团购将至99元,这种利润空间挤压最终还是转移到了制造企业身上。

    应对策略:

    精益生产降成本

    李永成:家电制造企业要降低“三高”,解决路径一是制造,二是品牌,我们定位制造拉品牌。

    乐邦前两年还是大流水线制造,一条电饭煲生产线最长可达60米,需要七八十人,一个工人只做一个工序。这样的生产方式导致高成本、高库存问题随之而来。去年从江浙考察回来后,企业开始转型精益化生产,改为一个工人涉及三四个工序,原来40米长的大流水线全部换成16米U型线。这样将成本、产耗等都降下来了,生产效率提升了,原材料库存问题也极大缓解了。未来,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推动精益化生产,让更多机器人代替工人,工人只起生产辅助作用,以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压力。

    优化管理提效率

    江明霞:在管理过程中,我认为需要注重细节和布局。军事术语来讲,就是战略和战术。要向管理要效率,企业要十分注重员工培训,尤其是管理技能的提升。现在是精益生产,人员素质必须跟上设备、技术的更新换代。

    在内部管理方面,我们去年还实行远程教育培训,对市场终端对客户实行培训。这些功夫做到了,现在售后服务压力明显减轻,客户能够自己解决一些基本问题。此外,全面实施ERP管理,采用无纸化办公,这些细节也是降低企业成本、减少浪费的可取之处。

    不断创新寻“开源”

    马永红: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,肯定绕不开创新。我们是做家电企业配件的,十分注重创新研发,研发团队差不多60人。一是研发自己的配件产品,二是研发设备,寻求在生产工艺上怎么样帮助下游制造企业降低成本。制造企业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,交给我们进行研发,越是难点越感兴趣,通过这种创新研发战略合作实现共同进步。

    江明霞:什么东西都是一分为二的,有危机就有商机。现在市场变化步伐越来越快,产品也越来越细分,这种激烈的竞争也给企业带来一些商机。比如空气污染,家电行业就发明了除湿机、空气净化器;食用油安全问题,就诞生了榨油机;现在的镉大米危机,不知道又会催生了什么样的新产品。我们正在根据这种市场新需求研发新的产品。

    妙语连珠

    “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,企业如果想发展,压力一定会有。成功企业的经验在于,如何更好地将这种压力转换成为发展动力。”

    ——格林格电器总经理何顺刚认为,企业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将压力转换成动力。

    “我经常讲一句话,做制造是没有退路的。从机遇角度来说,越是竞争比较残酷的环境越是充满机遇,别人不敢开路的时候你敢开路,别人不敢改革创新的时候你敢改革与创新。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一定要敢于放开手脚,敢于去搏。”

    ——乐邦生活电器营销总经理李永成坚信,企业发展机遇都是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。

分享到:
0

相关阅读

  原创  

志高集团董事长李兴浩:

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,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,张扬的黄色...

统帅彩电刘耀平:再造开

 4月14日,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,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...

新浪微博

Copyright ©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:易势科技

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